关于加快全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来源: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4-12-01 |
(2014年11月26日)
为深入贯彻《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要求,推进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围绕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突出“国际生态休闲旅游城市”这一战略定位,构筑“一城四带”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加快重点景区建设,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加强文化与生态保护,大力培育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精心塑造“杏花村——秋浦仙境”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全面提升贵池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水平,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美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努力将贵池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
二、目标任务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显著发展,到2015年,全区文化旅游总收入达到12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达到1100万人次。到2018年,全区文化旅游总收入达到17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超过1470万人次。力争到2020年,全区文化旅游总收入突破18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超过1800万人次;全区等级景区达到16个,其中5A级景区2个、4A级9个、3A级5个;星级饭店20家,其中四星级饭店9家;星级农家乐70家,其中五星级13家、四星级30家,全区文化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形成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旅游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三、发展重点
(一)优化发展布局,构建“一城四带”空间体系
1.打造一座旅游中心城。市、区联动,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信息服务体系,提升接待服务水平;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美食、购物、娱乐等旅游项目;打好“长江牌”,发展游轮游。突出“东湖(平天湖)、西村(杏花村)”特色,加快主城区具有核心吸引力文化旅游产品建设,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完善市区旅游功能和接待能力,着力构建“诗意杏花村,生态休闲城”的城市旅游总体形象,增强城市吸引力与辐射带动功能,使主城区成为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泛长三角地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和国际生态休闲旅游城市。
2.建设四大旅游带。利用贵池良好的生态与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一批优势景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在空间布局上重点建设池青九线、青十线、秋浦河、升金湖四大旅游产业发展带,带动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池青九线旅游带。墩上、马衙、里山等街道要凭借贵池民歌、池州傩、诗酒茶等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临近九华山和主城区的区位优势,依托十八索省级自然保护区、九华河、九华天池、万罗山和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民俗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旅游产品,打造池青九线“文化生态”旅游带。
——青十线旅游带。棠溪、梅街、梅村等镇要充分利用南部腹地山区空气清新、林木茂盛、峡谷众多等优势,改善内外交通条件,围绕“山野景观、休闲度假”主题,凭借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霄坑大峡谷、九华漂流、石门高古村落和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山地生态型的休闲度假旅游项目,打造青十线“山水观光”旅游带。
——秋浦河旅游带。梅村、牌楼、殷汇、涓桥等镇要依托秋浦河、大王洞及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秋浦河水上乡村风景带。重点建设漂流、滨水度假村、乡村农庄等项目,在加大保护的基础上,包装开发殷汇老街、古石城遗址、昭明钓台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秋浦河“滨水休闲”旅游带。
——升金湖旅游带。唐田、牛头山等镇要凭借“中国鹤湖”、“亚洲重要湿地”升金湖的品牌影响力,突出“生态保护、湿地休闲”主题,大力发展湿地观鸟、生态休闲、渔家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环升金湖“湿地生态”旅游带。
(二)突出项目带动,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按照“资源互补、产品错位”的原则和“优化精品景区、提升优势景区、打造特色景区”的要求,全力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1.建设杏花村精品景区。坚持高站位策划、高品质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推进,积极开展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核心区建设。立足彰显原生态的山水风貌、古朴式的乡村风韵、江南风味的田园风光、市井里的诗酒风情特色,按照“生态、文化旅游、美好乡村”三位一体的要求,突出展示盛唐诗酒、山水农耕、传统民俗、江南村落“四大文化”,打造“中国第一村”、“中国最具活力的文化旅游业态”和“中国最具价值的文化旅游品牌”。力争到2020年,将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成集生态文化休闲、民俗文化体验、市井文化消费于一体的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引领全区文化旅游经济发展。
2.提升优势景区。加大九华天池、大王洞、万罗山等景区的投资开发力度,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度假产品与乡村旅游,建成集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优势旅游景区。推进马衙、牌楼、里山等镇街道农林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现代观光休闲农业、农(林)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延伸产业链,形成以生态文化旅游为特色的经济示范带,带动镇域经济发展。
3.打造特色景区。加大灵芝生态文化旅游区、霄坑大峡谷、秋浦河、渚湖姜、十八索、老山、升金湖等旅游资源的招商引资力度,早日实现资源与资本的对接,丰富贵池文化旅游产品。谋划一批文化旅游新业态项目,推进室内外大型演艺、夜游、摄影基地、影视基地、写生基地、汽车营地、温泉酒店等新业态项目落户,打造一批特色景区,促进全区旅游经济发展。
(三)丰富旅游业态,推进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
加强旅游业与农、林、渔等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促进文化旅游业与美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
1.打造休闲农业,发展农家乐旅游。充分利用乡村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等资源,把农业生产、特色产品生产、农艺展示与文化体验、旅游观光融为一体,积极扶持生态型种养殖业和现代林业。引导墩上、马衙、里山、梅村、牌楼、唐田、涓桥等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等),丰富游乐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形成一批以田园观光、农业采摘、农事体验、垂钓休闲、森林旅游、民俗观赏等休闲农业与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
2.建设美好乡村,助推乡村旅游业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以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为重点内容,以“四大旅游带”和“三线三边”沿线为重点区域,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促进美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有机融合。重点推进马衙街道滨河新村、里山街道元四村、墩上街道渚湖姜村、涓桥镇陈村、梅村镇霄坑村与长山村、棠溪镇石门高村等一批美好乡村示范村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自身特色且服务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精品,培育一批旅游名村。
3.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文化旅游强镇。明确产业定位,坚持把“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将文化旅游产业功能、城镇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培育一批休闲度假小镇、文化旅游小镇、森林养生小镇等旅游名镇,使其真正成为依托和服务于大城市的环城旅游、休闲、度假小镇带。力争到2020年,创建中国传统村落10个,特色景观名镇3个、特色景观名村10个。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规划引领。本着立足资源、彰显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科学修编《贵池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贵池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强重点旅游项目策划与规划,建立由行业专家为主,相关部门参与的文化旅游项目策划与规划会审机制,提高旅游系列规划的专业权威性和实际操作性,努力做到高水平策划、高品位规划、高标准建设。
(二)推进旅游交通建设。科学编制《贵池区旅游交通综合发展规划》,2015年完成大王洞旅游主干道建设任务,积极争取“青十路”、“梅霄路”项目立项,推进升金湖贵池境内旅游公路线建设。加强区内景区及县区间旅游交通环线建设,提升交通主干道与景区之间道路等级标准。同时,进一步加大旅游交通路边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亮化景区通道。到2020年,确保全区旅游景区景点外部交通便捷、内部环线畅通,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
(三)促进融合发展。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优势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依托会展中心,将现有的休闲、观光、美食、娱乐、购物通过旅游线路的创新,提供适合会展游客特性的产品,提高现有的生态休闲旅游产品的利用率。依托全国绿色运动健身大会、国际铁人“三项赛”、杏花村国际山地自行车越野赛、武术、气功、民俗表演等活动,开发一批观赏性体育旅游产品和以户外活动为特色的体育休闲产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积极开发养老旅游产品,拓展养老旅游市场。依托池州傩、贵池民歌、黄梅戏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富有皖南风情舞台剧、戏剧、实景演出等,打造室内外戏曲演艺产品,实现旅游区高品位文化演出常态化。扶持霄坑绿茶、双园、安池、润思等茶产品企业开发采茶、制茶、品茶、茶艺表演等茶展示文化的旅游产品。大力开发杏花村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和地方土特产品,扶持旅游商品企业做大做强,拓展旅游购物市场,培育发展旅游购物街、旅游购物品牌店,延伸旅游产业链。
(四)强化要素保障。强化用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1.保障土地供给。将文化旅游产业用地纳入全区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保障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用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人利用林权、集体土地承包权,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投资入股或租赁开发文化旅游景区。鼓励支持利用荒山、荒滩以及废弃矿山,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涉旅的设施农业,其配套建设用地按国家政策规定标准的上限执行。
2.加大资金投入。从2015年起,区财政每年整合安排2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规划编制、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补助、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形象推广、旅游发展奖励等方面,并建立资金投入正常增长机制。制定文化旅游项目招商优惠政策,在用地保障、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予以扶持,吸引投资。制定旅游行业标准化创建和市场营销奖励政策,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3.培育专业人才。制定《贵池区旅游人才发展规划》;鼓励旅游企业引进景区开发管理、营销策划等高端人才;积极与市内外高校开展定向合作,培育一批素质高、业务精的旅游职业技能人才;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重视培养优秀民间传统技艺人才。
(五)推进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开展等级景区、旅游度假区、星级饭店、星级农家乐等旅游标准化创建活动,推广应用ISO质量和环境管理认证体系,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完善旅游地图指南信息服务、移动短信服务、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旅游标识解说服务。以游客互动为中心,建立集管理、服务、展示、经营为一体的开放式旅游信息平台和终端体系,推动旅游智慧化。2015年,九华天池创建省级“智慧旅游”景区,2016年杏花村创建省级“智慧旅游”景区;到2020年,全区所有4A级以上景区全部达到“智慧旅游”景区标准,贵池区创建省级“智慧旅游”县(区)。强化旅游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以及部门监管责任,加强旅游应急体系建设,提升旅游安全服务水平。
(六)加大宣传营销。突出品牌效应,塑造“杏花村——秋浦仙境”文化旅游品牌,彰显地域文化旅游特色。建立政府整体形象宣传和企业产品促销相结合的宣传营销体系。推出特色鲜明的主题宣传口号,重视创新营销方式,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依托池州九华山机场,开展航线目的地城市旅游营销,积极发展包机业务。依托铁路,开展沿线城市旅游营销,积极发展旅游专列业务。加强与九华山、周边县市特别是核心区旅游的紧密对接,促进区域合作。围绕打造“中国第一村”,塑造杏花村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围绕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秋浦歌十七首”,塑造秋浦仙境文化生态旅游品牌。积极落实国家有关带薪休假政策,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五、加强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贵池区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文件另发),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目标管理,加强综合协调,强化督促检查。加强镇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旅游人才配备,完善旅游管理服务体制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设立文化旅游发展办公室;区直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落实相关任务。建立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区级领导和部门联系制度,确保完成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二)严格目标考核。制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奖惩办法,从2015年起,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全区综合目标考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