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
×
秋江街道镇域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及详解
来源:秋江街道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5-07-29

秋江街道镇域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及详解

(2015年—2020年)

 

 

总    则

 

秋江街道是贵池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极,目前正以建设工业强街、农业稳街、三产活街、美村靓街为重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以投资拉动为手段,以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途径,全面实施“做强工业、优化农业、繁荣三产、美化城镇、富民和谐”五大战略,努力实现全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激励全街道各级、各部门镇街攀高比强、进位争先,推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意见》要求,经研究编制本规划(2015年—2020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   发展现状

 

秋江街道办事处于2007年2月由原驻驾、阮桥、高脊岭三乡撤并组建,全街道国土面积1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万亩,辖11个行政村、3个社区,6.8万人。街道主要属圩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街道长江岸线长10公里。

街道总人口6.8万人,其中实有劳动力人口39575人,外出务工人口18940人,年外出务工总收入4.2亿元,外出流向以江、浙、沪为主,外出务工渠道以自行外出为主。

近年来秋江街道按照“强基固本抓党建,全力以赴保稳定,凝心聚力促实效,加快发展惠民生”的工作思路,以创先争优为抓手,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突出工业转型、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等重点,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2012年、2013年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2亿元、12.8亿元;分别引进外来资金1.5亿元、2.1亿元;分别实现税收总额3892.7 万元、3485.8 万元,其中国税分别是2716 万元、2198.8 万元,地税分别是:1125.2 万元、1287 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实现重大突破。

 

第二节    优势条件

秋江街道区域地位俱佳,与池州主城区仅一河之隔,实为池州西郊,承接城区辐射优势明显。新秋浦河大桥、高速连接线已贯通秋江,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济祁高速公路等重点路网工程已开工建设,境内规划的高岭高速路出入口是池州市西部重要的高速口。

秋江街道是传统的农业大镇,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人口密集,是劳动力的输出地。建有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富硒米基地万亩,特色养殖基地数十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是贵池的“西部粮仓”。

秋江街道是池州市工业强镇,街道所辖的池州市梅里工业集中区于2004年5月份成立,2008年被池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8个重点工业集中区之一。目前,园区的建成面积1.2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近5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新型建材、机械制造、服装轻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特色鲜明。

秋江街道是池州市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之一。池州中小企业集聚区选址位于秋江街道办事处莲台村境内,规划面积1600亩,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高端服务业,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水平承接、高效率管理、高效益产出,创新体制机制,走出一条聚集发展、低碳环保、节能高效、循环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积累示范经验。池州市2013年在秋江境内启动了路网建设,2014年10月,济祁高速连接线、乌九路、乌十路、同乐路、梅里六路等五条框架道路建成,秋江街道与主城区连接更加通畅。 

 

第三节   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秋江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发展后劲乏力,发展瓶颈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

1、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无论是从经济总量、经济集中度,还是财政收入和整体竞争力上,与先进镇街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2、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调整依然滞后。一直以来,秋江是粮棉油的重要生产基地,镇域经济第一产业占有很高的比重,典型的农业经济特征明显,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近几年虽有所发展,但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很小;第二产业优势不够突出,梅里工业园受规划影响已限制发展;现代高科技企业起点低,数量少,产业的技术含量仍然较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因起步晚,规模小,不足以支撑整体经济发展。

  3、经济自主增长乏力,镇级财政运转困难。一是镇域投资面临困境,二是镇域工业发展水平低。目前镇域工业大多是一些传统工业,科技含量低,税收贡献低;大众产品多,名牌产品少,市场活力明显不足。三是镇域消费市场低迷。财政入不敷出,运转十分艰难。

  4、生产要素大量外流,对外开放程度偏低。资金严重短缺,人才劳动力大量外流。

产业兴,则城镇兴。下一步,秋江街道将更好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高标准编制好产业发展规划,促进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向优势立业集中,注重引进与特色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在产业实力、集群程度、企业关联度和利税附加值等方面深挖潜力,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人气、商气、财气聚集,促进镇域经济与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在全区各镇街中攀高比强、进位争先,推动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章   总体发展战略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奋起赶超、科学跨越”这一主题,坚持“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工作总要求,在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框架下,突出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企业培育、园区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和财税增长等重点,健全激励政策,强化督查考核,大干五年,使镇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发展后劲和活力显著增强、城镇面貌大为改观、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第二节   基本思路

 

秋江街道镇域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是“一心、二带、三区、四基地”。

一心:依托池州市主城区近郊优势建设梅里新型城镇化中心;

二带:利用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沿长江综合农业种植带,沿秋浦河观光农业种植带;

三区:梅里工业园升级改造区,莲台新型工业集中(中小企业集聚园)区,高岭综合配套服务区;

四基地:民生、驻驾、谷塘、阮桥农副产品种养殖(加工)基地。

 

 

第三节   发展目标

 

1、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2020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000万元,地方主体税收实现5000万元,实现五年翻一番,跨入全区经济强镇(街)。

2、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积极打造工业重镇、商贸名镇、现代农业大镇,在全区形成错位发展、互为补充的镇域特色产业发展格局。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纺织轻工、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入驻梅里工业园、莲台中小企业集聚园的企业达到100家,总投资60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企业达到70家,工业园区规模达到2平方公里,产值77亿元,税收达到4000万元。到2020年,全街实现工业增加值22.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城镇驻地人口达到2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4%以上,城乡居民差距进一步缩小。

3.梅里、阮桥中心集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镇化水平提高,小城镇建设档次进一步提升。现有及新建街道全部进行水泥路硬化,建成区面积扩大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1.3万人,配套建设居民休闲活动广场4座,新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各1座,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

 

 

第三章   产业发展

 

第一节   产业发展战略

 

1、经济主导原则。经济是强镇之本,富民之源,坚持工业立镇,把工业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最具支撑力的产业经济,打造新型工业化经济强镇。构建以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为特色、现代加工业发展为主体、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产业格局。

2、可持续发展原则。发展是硬道理,生态环境是发展的支撑与保障。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注重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保护和培育后续资源,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城乡协调发展原则。秋江街道作为池州市西部园区实施产城一体的中心区域,必须牢固树立城乡统筹、街村统筹观念,依托农业资源,发展加工业和商贸业,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用工业化、城镇化来带动农业现代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走出一条产业互动、工农互动、城乡融合、镇村融合的协调发展道路。

4、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原则。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和支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第二节   产业定位及发展方向

 

1、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整合农业资源,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树立以龙头带基地、以市场建基地、以区域创品牌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全面提高农业产品质量、效益和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依托秋江大圩农业优势资源,实行一村一品,重点推进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一是以大米、蔬菜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基地,重点依托富硒优质大米优势,推广绿色大米种植,打造绿色大米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打出品牌。二是以观光农业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基地,充分利用池州近郊的区位优势和存量耕地、水面优势,建设现代农业休闲、观光、采摘、垂钓基地,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三是建立白芷、白芍、桔梗、丹皮等绿色中药材产品种殖基地,并延伸产业链,逐止步向中药材粗、深加工发展。四是以麻鸭、土鸡为主的畜牧业基地,依托已成型的阮桥板鸭生产加工基地,大力推行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方式。推动养殖产业升级,带动龙虾、狐狸、獭兔等特种养殖。

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推进农业产业化。把龙头企业作为农村产业链建设的关键环节,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引导企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拓展,由粗放经营管理向科学质量管理提升。

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信息等生产要素流动。加强农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严格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动植物保护体系,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控能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强化农业技术服务。

切实发挥支部书记带领组织作用,发展村级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努力使全乡适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 1--2 门农业实用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农民,实现在自家门口打工上班,充分享受上楼生活及镇域经济发展带来的优越环境。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创新发展农业服务组织,加强产业协会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进行产业化生产。

2、坚持工业立镇,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

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推进园区建设,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重点发展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电子轻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特色工业体系。

着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充分发挥良好的区域优势,依托工业园区及企业、长江大桥、新型城镇建设的巨大需求,着力发展具有保护和建设本地生态环境的特色产业,构筑现代新型产业框架。

鼓励支持装备制造产业。支持现有的德特机电、常兴电动车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技术引进和产品升级,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提升产品附加值。

大力引进电子服装产业。利用秋江大圩的人力资源优势,依托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池州高新区等园区内的电子信息企业,引进关联企业做配套加工。鼓励发展服装、轻纺、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积聚人气,形成池州西部的就业大市场。

全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绿色蔬菜、葡萄、中药材等农产品资源,引进发展果蔬保鲜、果仁制品、碱性还原水、功能饮料、食品添加剂等企业(项目),广泛地聚集各种人才、技术、资本,引导发展要素向农产品加工业聚集。以工促农,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品增值。

相应发展其它产业。不断拓宽产业发展领域,提高产业发展层次。改造升级梅里工业园,大力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引导督促有实力的项目增加投入,提升整个梅里园区的发展质量。

3、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升城镇服务功能

充分利用自身的经济区位和周边市场优势,把三产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积极拓展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各类服务业,扩大服务总量,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构造经济服务系统,增强城镇服务功能。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充分重视市场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驱动作用,推进商贸职能与城市等级相匹配的大中型商业服务设施建设,在梅里社区建设辐射范围广、影响较大、有地方特色的综合交易市场及土特产、食品蔬菜等专业批发市场。

依托在秋江街道高岭社区新建高速路口的区位优势,加快通道建设,建设物流运输平台和物流储存配送中心,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物流运输平台打造池州西部的物流中心,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流通格局。

 

第四章   功能分区

 

立足秋江街道区情,着眼未来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秋江街道镇域空间布局按着“一心、二带、三区、四基地”点线面全面发展。

一心:依托秋江街道梅里社区的的区位优势,围绕池州市主城区的辐射需求,以建设小城镇发展核心为方向,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和区域辐射带动功能,加快推进秋江大圩人力、资本、产业等各发展要素向梅里社区聚集,以及各要素相互流动,扩大核心区域规模,逐步形成集工业、商贸、服务业为一体的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核心。

二带:利用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沿长江综合农业种植带,沿秋浦河观光农业种植带。

沿长江综合农业种植带,包括幸福村、驻驾村、普庆村、民生村,积极推动土地整合流转,改进升级传统粮、棉、油的种殖,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中药材种殖。

沿秋浦河观光农业种植带,包括谷塘村、东埂村、新河村、万宝村,推动土地经营权向大户集中,支持大棚蔬菜、特种水产的种养殖,推广花卉、樱桃园等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农家乐。

三区:梅里工业园升级改造区,莲台新型工业集中区,高岭综合配套服务区。

梅里工业园升级改造区,大力实施“腾笼换鸟”工程,认真做好已入园企业的帮扶工作,对园区内未达产达效的项目,通过招商、租赁等方式督促转型升级,盘活存量资产;对停工停产的企业,督促他们开展引进外资和产业升级,并请相关部门支持配合,清理和淘汰落后的产能。在现有工业用地不增加的前提下,每年改造升级2-3家老企业,引进3-5个新项目,力争到2020年梅里工业园工业产值达到20亿元。

加快启动实施莲台新型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工作。按照市规划会议方案,拟在我街道莲台村境内规划1600亩设立池州市中小企业集聚园,用于发展镇域经济。秋江街道将抓好这一难得的机遇,高标准做好园区规划,力争2016年该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20年建成工业建成区150亩。该园区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发展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电子轻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特色工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莲台新型工业集中区落户项目20家,建成投产10家,工业产值达到20亿元。

高岭综合配套服务区将依托在秋江街道高岭社区新建高速路口的区位优势,根据相关工程进度,加快推动高岭、同心集镇上建设综合配套服务产业工作。

四基地:民生、驻驾、谷塘、阮桥农副产品种养殖(加工)基地。优先扶持民生村、驻驾村、谷塘村建设现代农业(大棚)种殖基地,力争到2020年每个基地连片大棚或现代农业示范区域达到3000—5000亩;鼓励阮桥社区并辐射周边实施秋浦麻鸭养殖产业化,支持阮桥仕卿板鸭厂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第五章   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道路交通

 

结合县级公路网化工程和S321西延工程,完成阮桥到驻驾直通公路建设;配合支持池州市及贵池区在梅里社区的中心城镇路网建设和城市开发工作;对小城镇驻地阮桥街东西进行道板砖延伸,按照线入地、砖到墙的标准将街所有架空线路全部入地,完善地下给排水系统,对道路两侧5米绿化带进行高标准绿化,同时进行亮化。2020年底实现三纵四横的小城镇交通网。池州市中小企业集聚园边引进企业边实施路网及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秋江街道镇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重点实施同乐河清淤改造工程。

 

 

第二节   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1、小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在现有的公共设施前提下,不断完善地下排水管网,实现生活污水的日处理,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2015年启动投资400万元高岭中学易地扩建,2016年新建设农贸市场,使城镇建设再上一新台阶。

2、休闲娱乐场所建设。2015年在阮桥社区东南,新建秋江街道休闲文化广场进行高标准绿化,预计总投资200万元,绿化面积7000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0%,建有健身区和休闲区等,为城镇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所。

3、提高人口承载力。继续推进梅里社区和阮桥社区美好乡村建设步伐,力争用5年的时间将梅里社区和阮桥社区建设成为万人社区。按照建设现代化小城镇标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风格,加大投入,加快水利设施、镇区道路、供水、排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整体功能,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力争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环境优良、具有一定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新镇区。

 

 

 

 

 

 

 

 

 

 

 

 

第六章   规划实施和保障措施

 

秋江街道将紧紧围绕镇域经济发展产业规划的目标和基本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培育和引进各类人才,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规划实施,以保证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

1、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规划实施

发展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数年内秋江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要创新规划实施机制,强化规划的约束力,充分发挥规划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连续性,做好相关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加强规划的导向作用,严格按照规划的要求进行审批和建设,形成发展的合力。采取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广泛宣传规划,不断提高公众规划意识。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评估检查。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确保规划实施,保证秋江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

2、努力拓宽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探索创新适应小城镇建设新的融资方式,多渠道、多方式筹措建设资金,确保小城镇发展需求。在继续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区资金支持和各级银行信贷扶持的同时,把融资重点放在吸引社会资金上来。坚持“开发开放,外引内培,抢抓机遇,发展自己”的发展方针,以秋江街道“一心三区”和“四基地”通道建设为载体,把招商引资与发展本地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切实改变“重协议,轻落地,重招商,轻推进,重引进,轻服务”观念,不断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放开投资领域,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到秋江的投资建设与经营。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融资的优惠政策,敞开大门,吸引更多的外商和异地企业到秋江投资建设,吸引更多的农民来街道安家落户,务工经商。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动员全街力量,有效利用亲情、乡情、友情引进域外资金。继续扩大对外宣传,改进招商方式,采取项目招商、专题招商土地招商、资源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宽引资渠道,使全街引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逐步建立起企业和农民出资为主,国家、地方、企业、个人、外资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体制。

3、积极培育和引进人才,建立稳定的人力支撑体系

坚持培育和引进并重,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的专业人才以及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人才,造就一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转变用人观念,在人才使用上,树立“不求所在,不求所用”的思想,做到人才能进能出,来去自由。适应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要求,抓好各类劳动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定向举办各类培训,提高外出农民的技能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4、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为民执政意识,切实抓好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和社会中介组织分开。理顺财政关系,探索建立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推动土地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覆盖面。

未来5年,是秋江街道实现经济跨越展和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历史重任,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街人民,振奋精神、造势快上、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创造美好未来,积极投身于规划实施中,为秋江街道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